掐指一算,上次来齐云山已经是32年前的事情了。那次我来黄山开会,顺便游览了齐云山,很多很多事情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一直没有忘记的是齐云山很漂亮。这次来齐云山,是因为一个朋友在这里投资了一间民宿,邀请我来参加她的开业庆典。这间叫“云归里”的民宿就在齐云山的山脚下,装修的既文艺又精致。在“云归里”的天台上,可以看见齐云山的全貌,当我走上天台看见齐云山的时候,心里真的是有些激动了。齐云山属于我国东南丘陵的余脉,海拔并不高,大约多米的样子。据说齐云山的岩石非常有特点,可惜我比较不善于这种特别“地质学”的表述,所以我决定摘录一段关于齐云山地质构成的文字。”齐云山的山石由中生代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它们堆积在断陷盆地中,岩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由于地处北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漂亮的丹霞地貌。”简单说,这里有很多垂直的岩壁,很壮观。这里有着很漂亮的山形。但是这里的魅力却不止仅仅是自然的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也是这里一道靓丽的景色。由于偏僻,齐云山这里在晋朝以前甚至还尚无人烟,一直到了唐朝,才开始有了齐云山的道教文化。齐云山道教属于道教全真派。唐朝的时候,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这是道教文化在这里的开山建道之始。自余氏六三娘以来的数百年间,道教在这里发现迅速,最终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四大名山”。如今的齐云山旅游也大多数是以道教文化遗产为主。大家都知道,道家文化秉承的是老庄哲学。是我觉得最适合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哲学。无论是积极向上的黄老之学,还是隐逸修身的庄列一派,都是那么的魅力十足。我感觉相比之下,道家里关于人的现世之道,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务实的指导意义。我的那位朋友选择在这个“道骨仙风、景色旖旎”的地方开客栈,应该也是有着相似的考虑吧。现在的中国社会,我们正遭受着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的精神压力,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为了能够配合日新月异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精神内核亟待有效的充填。道家的思想正好是治疗当今社会焦虑的极好良药,在“道法自然”中,我们也许会变得轻盈,我们会得到超脱。在齐云山旅行,我甚至开始有点羡慕甚至嫉妒我的那位在齐云山脚下开民宿的朋友了。因为在她那里住宿,以及在齐云山上道观里喝茶,与道士聊天的体验,已经让我觉得身心有了非常舒服的感应。原来,只要你愿意,我们真的是可以“快活似神仙”的。离开齐云山的时候,我脱口而出了两句话“到齐云山走一走,在云归里住两天”,是啊,走一走是感悟,住两天是沉淀…果真如此,那便真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