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https://m.39.net/m/a_4327451.html
齐云山和黄山是一个山系,号称“白岳”,但不如黄山有名气,也正因为如此,它有自己的一份安静。当我们踏上登封桥的时候,齐云山就在眼前,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新安江,江水清澈可鉴,倒映着远近的群山,山头白云缭绕,一切是那样的悠闲。走在桥上,那砌在桥面上的条石昭示着年代的久远,桥面很宽阔,临风倚桥而立,抬眼可见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村落,青瓦白墙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那便是称作“回村”的地方,进到村子里,鸡鸣犬吠不绝于耳,抬头便是满眼青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一条环村小溪指引着我们走向上山的路。沿着山路往前走,每到转弯处,便会有一座小亭翼然而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步云亭”、“登高亭”、“凌风亭”、“松月亭”盘桓更迭,亭子两边都有楹联,内容多写山色。山路两边有大片茶园,里面有忙碌着的采茶人,挎着筐篮,戴着斗笠,偶尔茶园边上会有一两株樱花,绿叶才出,花刚刚落尽,一地的花瓣楚楚动人,站在树下,不由地想起李后主的那一句“拂了一身还满”真是妙语。不知不觉走到最后一座亭子,几个隶书大字映入眼帘“海天一望亭”,远远可以看见“望仙楼”,那里便是山门。望仙楼的旁边还有一座“飞云亭”,亭外是望仙台,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山下远处的村庄、流水和起伏的群山。齐云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所以很多地方的名字都和修道成仙相关,山里也有好多道观,供奉着很多传说中的神仙。进得山门以后,不断看到供奉的神像,香烟缭绕,依次往前是栖真岩(齐云山道教鼻祖龚栖霞修行传道之所)、忠烈岩(纪念明代越国公汪华而建)、寿字崖。寿字崖上镌刻的寿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取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旁边的一块摩崖疑为记事,落款是“玉山程福生书”,而上首刻行书“南无无量寿佛”,甚不解。此两摩崖石皆赤色,字口清晰,实不常见。再往上攀援,经过一条通道,地面所铺石路,已残缺不平,两旁有石碑十数通,皆明清旧物,只是有的因风化已漫漶不可辨识。透过这个通道可以看到对面的山上更多的摩崖石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开神秀”四个遒劲有力的楷书大字,年代是嘉靖,落款为“邑人吴藩伯生书”。其间也有题诗石上的,更有一些类似“某年某月,某某到此”的题壁,想到现在的一些人也不乏此雅兴,不禁莞尔。其中有一块隶书断碑,是一篇齐云山的游记,书风类似文征明,可惜不知作者是谁。我带领着想爬到山顶的几个学生沿着曲曲折折山路一路前行,越往上爬越陡峭难行,几个女生有些跟不上,不过也还在坚持,有的时候努力攀登就是靠着一种信心。大家终于爬到了山顶,其实上面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山寨,也就是一间小茅屋,巨石上面有几个雕像。不过在这上边再往下看,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象,学生们一边不停地照相,一边大喊大叫着,还真有些成就感呢。等我们重新回到月华街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些疲惫,大家兴致依然很高,说说笑笑地一路往山下走。再踏上登封桥的时候,已是夕阳在山,回首群峰叠嶂,似翘首遥望,桥下蜿蜒的新安江,依旧潺潺地流向远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