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在全国总地势、地貌轮廓中,属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和东南山丘转折线南端。省境东有幕阜、连云、九岭、武功、万洋、诸广等山脉,海拔大都在米以上;南有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诸岭组成的南岭山脉,海拔亦在米以上;西有武陵一雪峰山脉,海拔~米。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米,为省内最高峰。中部为丘陵、岗地和盆地,海拔大多在米以下。北部为全省地势最低、最平坦的洞庭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临湘县的谷花洲,海拔仅23米,是省内地面最低点。全省地势轮廓,为东南西三面逐渐向中部、东北部倾斜,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和平原。大体可分为湘西北侵蚀溶蚀构造山原区、湘西侵蚀构造山地区、湘南侵蚀溶蚀构造丘山区、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湘中侵蚀剥蚀丘陵区、湘北湖积冲积平原区等六个地貌区。
地质湖南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湖南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大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
00
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两组深切断裂带或断裂带发育,一组呈北东向或北东东向深断裂带横贯全省;另一组是北北西和北北东近南北向的断裂带或深断裂带纵贯湘中和湘南
60 地区。
湖南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为八面山褶皱区,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大庸市区内地壳运动比较缓和,岩浆活动微弱,沉积作用普遍发育。二为雪峰山隆起区,由湘、桂、黔边境伸向东北经洞庭湖盆地东延出省,区内地层出露单一,主要为一老一新的沉积岩层和变质岩层,岩浆活动较弱,仅在东北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岩浆活动。三为湘中、湘东南褶皱区,古生代海相碳酸盐沉积发育,岩浆活动极为频繁,多次侵入,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复式岩体或同期的多次侵入体,造成了岩浆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矿化作用的多样性,构成了湘中、湘东南两个大的成矿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