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前兆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2/5589611.html

建强战斗堡垒,点燃红色引擎

大山深处的黄山市新明乡猴坑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方继凡当选猴坑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兴办茶企,带领村民发展优质茶产业,推进茶旅融合,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元,跃升为现在的3.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增收”。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着眼建强战斗堡垒,黄山市创新实施党支部队伍建设、制度落实、作用发挥等“六项指数”考评管理,创建40个“一抓双促”先进典型示范村,推动在产业链、合作社上建党组织个。年以来,对摸排确定的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加以整顿。

班子强不强,主要看班长。黄山市实施“支部书记培训计划”,通过异地挂职、专题观摩、考察学习等方式,大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同时,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先后选配名“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能人”“村官”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创办、“能人”领办村集体经济实体余个。

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了村干部引领发展的热情。黄山市推动建立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相挂钩的增长机制,鼓励村干部积极干事创业。黄山区甘棠镇甘棠社区通过改造芙蓉菜市场、打造网红夜市、物业保洁服务等方式,实现经营性收入万元。经过评估核定,村“两委”干部获增收奖励20万元。

注重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发展

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依托千年古村落和“绿野仙踪”枫杨林优势,近年来吸引了45家民宿、5家精品酒店落户,带动余户村民就业,通过建设配套停车场、老小学等集体闲置资产出租等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余元。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没有万能钥匙。”黄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黄山市引导各地从村情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因村制宜选准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等景区,以及新安江、中国传统村落等自然风光、人文资源,各周边村镇采取整体出租、股份合作、自主开发等经营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带动集体增收。

目前,全市有近个村吃上了旅游饭,三年来带动村集体增收1.3亿元。全市已建成香榧、油茶等经果林1.5万余亩,黄精、菊花等中药材基地近1万亩,增强了发展后劲。

针对部分偏远山区农村受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的约束,部分区县统筹整合土地、资金、项目,集中配置到经济开发区,兴建标准厂房等发展“飞地”经济。三年来,累计60个村投入0余万元,新建厂房近5万平方米。

以实施个中央及省市集体经济项目为引擎,各地带动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黟县碧阳镇碧山村联合徽黄公司成立徽黄农业公司,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农户户、土地亩,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农民户均增收元。

强化要素驱动,激活发展活力

“输血”“造血”并重,多方参与联动。黄山市积极改革创新,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突出科学编制规划,黄山市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明确用地安排、资金项目、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指导逐县逐乡编制实施方案,加强资源要素统筹,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建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市在库项目个。

抢抓列入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机遇,黄山市建立“财政扶持+集体补充+个人入股”同创共享模式,三年来共整合1.6亿元资金,扶持个村。同时,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免抵押的“集体贷”等产品,为2个选点镇25个村1.03万农户和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个集体经济组织授信8.22亿元,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2个百分点。

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值。据介绍,全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量化集体资产17.6亿元,成立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村集体入股土地4万亩,资金2亿元,年村集体收益万元。依托“国字号”江南林权交易所,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三年来累计组织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近宗10.3亿元,溢价余万元,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截至去年底,全市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09亿元、村均30.3万元。”黄山市集体经济办常务副主任胡毅介绍,目前全市已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薄弱村,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89个、占12.9%,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讯员曹颂治邓建敏记者黄永礼)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