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位于皖南休宁县境内,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直入霄汉,与碧云齐”而得名,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36奇峰,72怪岩,大小洞窟无数,是一座有着悠久的道教历史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的道教名山、洞天福地。
仙山齐云
白岳仙境
齐云山道事活动主要场所——玄天太素宫
唐代乾元年间道教传入齐云山,历经宋、元两朝,基业初奠。明嘉靖皇帝遣天官到山建醮求子灵应之后,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成为四方香客向往的圣地。
年,齐云山道场音乐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协詹和平会长为国家级传承人。
年,齐云山道场表演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协詹志文副会长为省级传承人。
齐云山玄天太素宫内斋醮仪式为香客祈福
齐云山道场表演(斋醮仪式)俗称“道场”,又叫“法事”。道教创立斋醮仪范,一为修道;二为通神;三为供养。
升坛
净坛
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每个科仪又由具有独立意义的仪式来组成,而许多种科仪组合在一起,形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仪式,即斋醮法会。
登坛吟唱
请五方天尊西方
请五方天尊
齐云山道协现存科仪经籍,按功能作用可分:祈福、祈嗣、延寿、解厄、净宅、祈雨、禳火、断瘟、悼亡、追荐……等等。
宣读赦文
道教在斋醮仪式的演变过程中,对于仪式演习也形成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建醮的六斋和八节。建醮必须至诚,心无杂念,身无杂务,至诚守一,方能感天。
?绕坛颁赦
齐云山道场的形式繁多,阵仗强大,水火炼度等大型道场耗时久长,参与者众多,花费相对较大,经年难遇一场,演示和应香客要求进行的祈福、超度道场比较常见。
绕坛踏罡
谢神回向
此文组图仅以“五台禳星”道场为例,这是由身着绿、红、黄、白、黑(代表木、火、土、金、水和东、西、中、南、北)五色法衣的五位道长登坛。坛场中分别设立东、南、西、北、中等五座台子,代表五方天帝,又请北斗七星和斗姆诸神,为信众祈福禳灾顺星解厄。
道场经书
道场法器
齐云山道场音乐,在齐云山道场表演(斋醮仪式)中的道乐演奏和说唱,即为“道场音乐”。
太素宫内“五台禳星”道场进行的道乐演奏
齐云山道场音乐主要由经韵音乐和曲牌音乐两部分组成,经韵名目繁多,主要有《禳星科》《炼度科》《施食科》《诸天科》等二十五种科目。齐云山道教的曲牌音乐有《香赞》《步虚韵》《榜妆台》《大开门》等。
道乐常用乐器
齐云山道场音乐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谱,都是使用原始的“工尺谱”记载。齐云山道教音乐也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祈福道场用“阳韵”,超度道场用“阴韵”。声乐有吟诵、念唱、咏唱等。
中元节道场中道士伴着道乐在吟唱
“咏唱”则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旋律性最强,大多都需要法器、乐器进行伴奏。如《步虚韵》首先由法师一人领唱,然后其余人相和,法器和乐器相配合,用的语言是徽州方言中的婺源调,俗称“婺源官话”,听起来似懂非懂的,清新典雅,庄严肃穆。
齐云山道教在音乐中对锣鼓的频繁运用,甚至有些法事中只使用锣鼓法器也是齐云山道教音乐的一大特点。
齐云山拜太岁时道乐队演奏
齐云山玉虚宫开光法事中道乐演奏
?齐云山太素宫传度法会上道乐演奏
齐云山财神巡游时道乐队跟随巡游队伍演奏
齐云山道教音乐从特殊的角度反映了徽州的民间风俗、文化艺术。齐云山道教文化,特别是齐云山道场及道乐文化已经成为徽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倪受兵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黄山市摄协理事拍摄方向:人文、民俗、百姓生活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