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氏之“黄白”既指黄山和齐云山,也隐指金银。齐云山,古称白岳。明《齐云山志》载:“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谓之齐云”。这大概是“齐云山”山名的由来。齐云山道教,起源自唐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来山传道;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创立佑圣真武祠,供奉北方天神、真武大帝,几经经营,成为一方圣境;至明代嘉靖年间,嘉靖帝是道教的“钢丝”,身边大臣都要会写青词,他在位期间,全国道教兴盛起来。他敕建齐云山玄天太素宫,香火日渐鼎盛,影响之大,波及苏、浙、赣等省。当年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四川鹤鸣、江西龙虎并称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素有“江南小武当”之称。
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间(公元-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他是齐云山道教的开山祖师,栖真岩是齐云山道教的发祥地。
栖真岩坊建于明,位于齐云山,属于兴圣殿标志坊,原为四柱三间,现仅剩只剩下两单间的两残柱,兴圣殿也已经废了。版《齐云山志》:“栖真岩位于齐云岩东北侧,象鼻岩东,明嘉靖年间建有兴圣祠、初仙馆,今圮。栖真岩传为栖霞真人修行之所,道人为纪念这位开山祖龚栖霞,故名。”又记:“栖真岩,距梦真桥西行米,附近有忠烈岩、寿岩及初仙馆、真气亭遗址。兴圣殿,位于栖真岩下。初创于南宋宝庆年间,明初改建为初仙馆。”有崖刻:“栖真岩,明嘉靖年间(公元—年)题,楷书,字径32厘米。镌于忠烈坊右。”
忠烈岩位于栖真宫左边,忠烈岩坊在忠烈岩下。版《齐云山志》记载:“忠烈岩,齐云岩东北侧,石门岩东。岩下筑石坊,供祀关圣帝君。”又记忠烈岩坊:“立于忠烈岩下,为二柱楼阁式;坊上石雕精细,所镌物像,栩栩如生。坊高约4米,均用红色砂石筑成。”坊上文字仅“忠烈坊”三字。
又,齐云山景区介绍牌云:“隋末天下大乱,汪华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被敕封为“忠烈侯”、“越国公”。徽州百姓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被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
关帝忠烈,汪华忠烈,故有此误。现在忠烈岩内供奉的真不是关帝,此神从未拜谒过,估计是汪公神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