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是一座道教山,文化山。

或许由于道教的式微,或许由于一座比它更高大的山--黄山耸立其旁,遮住了它往日的光辉。

当年齐云山可了不得。据传,明嘉靖世宗曾为求子亲驾白岳,后嘉靖喜得龙子。他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成了齐云山。,还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鼎盛时期,朝山的香客和游人多达两三千。

南宋大儒朱熹就曾三次回徽州老家扫墓访宗,每次都要登临齐云山。云岩湖畔的晞阳书院就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他在那里课徒讲学,传播儒教,江浙皖一带的理学信徒受其影响至深。他还在齐云山亲笔题写了“寿”字,那就是现今的寿字崖,这个寿字高九十九,宽六十六,当地人素有“寿字底下摸一摸,活到一百多”的说法。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曾为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奠基进“九字策”的休宁人朱升,与齐云山有着更深的关联。他生于斯,卒于斯,吸纳于斯,回归于斯。他是个淡泊的人,他力荐刘伯温却没有刘伯温的名气大。他是个内心向道的人,家乡的齐云山是他的精神家园。你看他携童柱杖而来,赋诗《云岩》,心情是多么的恬淡、愉快和超脱。

呼童扶杖履,特向此中游;

福地红尘远,函关紫气浮;

闲云归洞口,晓日出山头;

试弄查伊笛,凉风碧树秋。

大境界是需要时间养成的,大境界也是需要时间展开的。年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慧眼眼识珠,将他的“九字策”演绎出新九字方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朱升的名字石破天惊,响彻海内外。而给他人生诸多营养的齐云山却仍然默默地在他身后隐着,或许这正是齐云山“道”的定力。

道教名山都是有三道天门的,而齐云山上的三道天门堪称是神来之笔,其中又以一天门象鼻崖为最奇。它因为象形而得名,在酷似大象头部的山体中,脸部和鼻子之间有一条长约十米,宽约三米,高四米左右的石洞。构成了上山的唯一通道。所以这儿既叫一天门,又叫象鼻崖。将山之奇、俊、险集于一身,有天开神秀之美誉。

而在山壁上的是摩崖石刻,有李白的、朱熹的、徐霞客的……这些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精致的雕刻。都是艺术瑰宝。

齐云山和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和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及金鸡岭并列为华夏四大丹霞奇观,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六下江南的清乾隆帝,可谓见多识广,也金口大开,赞其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

如今,齐云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集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丹霞地貌、湖光山色于一体,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

明代诗人汤显祖曾说过“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自然指的是黄山,这里的白指的便是白岳--齐云山,而齐云山的风光,只有您亲自踏足,一览山河了。

黄山旅拍婚纱照欣赏

黄山旅拍与您相约艾宝丽,

一起拍摄属于自己的旅游大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