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沪剧《挑山女人》自年首演以来好评如潮。共囊括了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十八个国家级奖项,成为沪剧有史以来在全国戏剧舞台上获奖最多的一个优秀剧目,-年作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助项目进行了全国巡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赞誉之声一直陪伴着《挑山女人》。
海报
而这只美丽的“凤凰”最近又华丽转身,成功列入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成为21世纪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沪剧电影。
7月22日至24日,由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原班人马打造的沪剧《挑山女人》电影版来到故事的发生地休宁县齐云山进行电影外景部分的拍摄,《挑山女人》摄制组一干42人将在三天的时间里冒着高温酷暑在齐云山完成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外景拍摄,随后在上海搭建的余平方米的室内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预计年底前完成制作并公开上映。
剧组在休宁拍摄期间,上海市宝山区文广新局与休宁县文广新局还就沪剧《挑山女人》回娘家演出及电影首映式等活动进行了协商。
背景资料:沪剧《挑山女人》是由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上海宝山沪剧团)原创的一部大型现代剧,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汪美红是安徽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17年前,汪美红的丈夫意外身亡,使一家人生活陷入绝境,为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她毅然当起了令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养家的重任,并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在这个挑山女人的身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善良、勤奋、坚韧、无私的优良品质,她以自己朴实的行为呼唤起当下人们对诚信、对担当、对母爱、对感恩、对坚韧、对宽容的思考和感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观看演出后指出,《挑山女人》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勤劳智慧,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评论家称该剧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用一个草根女性的奋斗历程展示出了民族精神。
沪剧《挑山女人》自年10月26日公演以来,北上京城,南下香港、广州,西入安徽,演遍全国各地余场,其中先后四次进京演出,创下全国现代戏进京的演出纪录。这部获得无数掌声和泪水,拿奖拿到手软的作品,几乎拿下了国内所有重量级文艺奖项,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剧目展演、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奖项,实现了沪剧的历史性突破。
《人民日报》年6月29日头版头条刊登题为《挑山女人“挑”出一方天》的专题报道,并配以短评《用百姓故事传递正能量》。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华雯凭借在沪剧《挑山女人》中的精湛演绎,在时隔29年之后,再夺梅花奖,荣膺“二度梅”(“二度梅”指在同一个表演领域获得二次梅花奖。年,华雯曾因成功塑造沪剧《东方女性》中方我素一角而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来源/休宁文广新局
主办单位/休宁县信息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