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齐云山,临近安徽黄山,如何打破知名景区的虹吸效应?齐云山给出的答案是:差异化发展。齐云山以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出深度“复古游”。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分为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3个景区。
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齐云山古称“白岳”,因与黄山相望对峙,而常被人们用来比较。徐霞客两次登齐云山,写下《游白岳山日记》——“冒雪蹑冰”,得以见“满山冰花玉树”。
近来,齐云山推出情景体验新玩法:复古游齐云。结合齐云山历史文化再现昔日山中场景,游客通过换装成为曾到访过齐云山的仙、侠、隐、仕。重走古道,行走式观赏并参与拜入仙门、道遇隐士、霞客探道、真仙大会等情景演绎中,通过互动体验及古风旅拍感受古人游山玩水的闲情雅致。
走进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看到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由员工身着古装演绎的情景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可同“修道者”在山上一起吟诵《道德经》,体验道教文化。
古往今来,齐云山以秀丽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朱熹、唐伯虎、袁枚等名人都曾登临齐云山,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摩崖石刻。景区文化宣讲师汪平富介绍,齐云山摩崖石刻始于唐代,现仅存处,以明清时期石刻居多。朱熹留下的齐云山最大单字摩崖石刻“寿”字、唐伯虎留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等,都极具代表性。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平富以“指隐者”的身份一路陪伴游客,深入浅出地讲述着齐云山的历史典故与道教文化。他解释“隐”字的双重含义,第一层是引导之意,第二层则是隐藏之意,指隐者要把景观背后隐藏的含义讲出来,以此给予游客更深入的体验。
“近年来,各地旅游景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特点,没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让人留下印象。所以,我们在打造产品时,坚持深挖当地文化特色,以住宿产品为核,强化度假业态特征,以期达到更高的重游率。”齐云山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齐云山脚下的齐云小镇正是这样的度假新业态。通过合伙人模式,小镇先后引入徽州剪纸、徽州木雕、徽州竹雕、徽州砚雕等10余项徽州传统非遗技艺,形成以储氏铁画艺术馆、雕刻记忆、徽州书房、剪纸体验馆为代表的非遗匠馆塑造,一馆一场景,一技一意境,一脉一传承,让游客在观览齐云山过程中,体验非遗匠造技艺,感受非遗之美。这也嫁接了齐云山旅游及度假流量,为游客在齐云山观览提供更为趣味及丰富的内容体验。
在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下,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与周边文旅资源形成联动效应。祥源文旅结合目的地文化特征,增加服务业态、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匹配旅游产品,以齐云山为起点,串联起山岳文化、非遗文化、茶文化,勾连出一幅徽州文化的深度体验度假线路。
距离齐云山约一个小时车程的祥源祁红博物馆,以深厚的茶文化吸引游客。年,祁门县被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祁红博物馆通过“千年一叶、神奇茶境、精工细作、风云际会、蜚声四海、红色梦想、品饮时尚”七大展厅,让游客全面了解祁红的文化、历史、工艺和传承。不仅如此,该馆园区后方还建有茶叶品种园,选育了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国内众多名茶的代表性茶树种,让游客能够通过近距离观察不同茶树种,切身感受树种的秘密。
从景点观光到休闲度假,从拍照留念到内容解读,从服务设施到场景体验,从导游讲解到与游客共情,旅游业加速升级,山岳型景区齐云山完成了转型蜕变。
年11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齐云山:由山岳观光转向休闲度假》
↓↓↓↓↓↓↓↓↓
责编:陈陈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