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才发现,故乡不仅仅单是一个地方,还是自己独特记忆的汇集。烟坪杨公塘有我儿时美好的回忆,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原烟坪乡杨公塘村塘尾组
童年的我生活在烟坪,位于八面山山脚下的一个小地方,这里没有丰富的物产,也没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有的除了山还是山,沟沟壑壑的大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原烟坪乡杨公塘村上垅组
我对故乡最深处的回忆,就是父亲榨的土茶油。村里人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完后,进入漫长的冬天。一到寒露节,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就上山摘茶子。记得那时读书,学校还专门放秋收假,让我们回家摘茶子。
摘茶子
这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我们逃离学校,进到大山深处,野到天黑才回家。大山里,真是我们乐园。因为心早已不在茶子,而是漫山的野果。毛栗、糖糖梨(野生猕猴桃)、猫卵坨、牛卵坨......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味道好过你现在吃过的任何水果。早上出去,中午不需要回家吃饭,也不用担心会饿着。
野生毛栗
糖糖梨(野生弥猴桃)
牛卵坨
糖公仔
鸡婆那腿
布俚子
采摘山茶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有低矮的山茶树可以一颗颗采摘,多年的老茶树往往长成了五、六米高,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采摘。走进山茶林,村民们各出奇招,身手矫健的村民爬到树上将树枝压下,让地面的人能够得着果子,也有村民用竹竿将树枝揽到怀中直接抖落,有些熟透了、裂开了的山茶籽掉在地上,老人孩子便在树下将其一粒粒捡起。
山茶果采摘回来后,需要经过多天晾晒,晒到茶籽壳破裂,取出乌黑的茶籽榨油方可。每到晴好天气,岭边村晒谷场和村民的门前屋后,总是晒满了圆鼓鼓、开了壳的山茶果,笑容满面的村民们则围坐一旁,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剥壳捡山茶籽。
那晒茶子的谷坪,将是我们搜寻的目标,说不定在茶子堆里就会有意外的惊喜,从里面找出几个猫卵坨,心里那个美,我是形容不出。从山上摘回来的野果没有熟透,妈妈就把果子放进米缸。放学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米缸看看果子熟了没有。还不止这些,我和弟弟经常到茶子堆里,找一种生长在茶仁里的小虫,它吃茶油长大。你绝对想不到,我们把这些茶虫收集起来,放到锅里一炸,就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如今,已过去20多年,山上野果依然让我回味无穷,它不仅美味,更是我童年的记忆。
父亲的榨油坊
到了冬天,父亲的榨油坊也开始热闹起来。油坊里总是雾气弥漫、油香飘溢,时不时还会传出清脆的撞击声。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压榨茶油的方法主要靠手工,如今虽然有了现代化的榨油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榨油效率,但父亲的榨油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榨油方式。
父亲寡言,但是心肠却是热的,附近的村民都喜欢把自己的茶籽送到父亲这里榨出茶油,他们说父亲的技术好,人品更是没得说,送到这里,他们放心。自我记事时起,印象中的父亲一到冬天,晚上就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是满身的茶油味,然后就唠叨榨油坊里的各种事。
父亲的榨油坊
小时候,我喜欢去父亲的榨油坊玩,因为那里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每次去那里,父亲都会做好糯米饭,然后用洋罐热一壶刚榨出来的茶油,再把茶油浇淋到饭上面,那种香味,在50米开味你都能闻到。去那里榨油的乡亲都要通宵等油,饿了,就会在蒸茶粉的火灶中放几个红薯,不知为什么,小时侯特别喜欢榨油坊的烤红薯。
糯米饭
烤红薯
最让人兴奋的事,趁父亲不注意,偷一个用作打茶本的铁环做玩具。用这个来滚铁环,走路可以带风,不知道能让多少小伙伴们投来羡慕眼光。
滚铁环
传统古法榨油工艺比较繁细,需要经过烘焙、碾碎、蒸煮、箍饼、码饼、打油、过滤等工序。榨油前,要先用文火将焙笼里的茶籽仁进行烘烤,然后用碾车将茶籽碾碎。碾碎成粉的油茶籽需盛入大木甑,上锅灶蒸煮,待蒸熟之后,准备好竹编的圆箍,并用稻草铺底,舀入煮熟的籽料,裹紧稻秆,将其均匀压成一块块圆饼,然后在上架榨油。相对于现代化的榨油方法,传统榨油费时、费力,且出油率低。但父亲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为的就是榨出更正宗,更纯粹的茶油。
父亲喜欢在他那个小小的榨油坊呆着,这一呆,就是一辈子。身为一个平凡人,他没有别的远大理想,只是想要榨出正宗纯粹的茶油,让每一粒茶籽都物有所值,让每一滴茶油都被人称赞。
父亲榨的油浓香四溢,随着他的脚步飘回家,飘出大山。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购买品尝,让好东西走出大山
纯天然,无添加,纯手工,绿色健康品
质量保证,无理由退换
送货上门,65元/斤
1、购买热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