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白塔吊脚楼,沅江凤凰一叶舟
沱江潺潺,山风飒飒
这里是文人墨客眼里的诗和远方
是《桃花源记》中奇妙的乌托邦
这里有沈从文笔下的静谧边城
有一步一景一画卷的凤凰古城
在这里
你可以感受到傩戏、毛古斯、梯玛歌等
深藏大山里的非遗密码
这里就是令人好奇神往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如今,湘西交通已比以往更为发达
高铁和飞机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让你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湘西之旅
如果你还在纠结假期去处的话,不妨一起走进神秘湘西
01
山连山,山叠山
湘西的灵魂藏在座座山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高山巨谷造就的复杂地形,为湘西保留了原始纯真的风貌。
吉首市西部的德夯大峡谷景区一带,高崖绝壁无数,深涧幽谷纵横。到德夯做客,主人会用拦门酒歌、苗族鼓舞等方式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德夯大峡谷景区
天问台是苗家人的神圣之地,大家会在此祭拜上天祖先,虔诚祈福。
天问台
吉斗苗寨位于德夯苗寨景区内,苗语意为“骑在雄鹰背上的苗寨”。这里山岭绵延,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而吉斗苗寨恰好就落在“雄鹰”背上。
吉斗苗寨
到德夯,你会经过一座湘西新地标——屹立在两座山峰之巅的矮寨大桥。驾车行驶其中,像是穿梭在云端。
矮寨大桥
吉首市以矮寨大桥为核心,打造奇路、奇桥等6大主题景区,周边19个村寨被纳入规划。游客白天观矮寨大桥,晚上入住“云端”民宿,赏星空万里。
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形成于5亿年前的扬子古海。这里寒武纪地质剖面发育完整、岩相稳定,古生物化石丰富。
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被画家黄永玉咏诗赞叹“洞洞奇瑰不可知”的龙山县乌龙山大峡谷,有成因各异、景观各别的大小溶洞,构成了千奇百怪的地下世界。
乌龙山大峡谷
溶洞
同样在龙山县的八面山,悬崖峭壁,形似船底,山顶平缓,牧草丰茂,有“空中草原”之美誉,夏季平均温度20℃。
八面山
八面山星空帐篷
在崇山之中,还有一处建在险峻山脊上的奇迹——苗疆边墙。比起苗疆边墙,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知——“中国南方长城”。
苗疆边墙
湘西的山川孕育出不少流水飞瀑,瀑布虽规模不大,但在“颜值”上绝对不输。
0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不同民族在这里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千百年生生不息,展现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摆手舞
来到湘西,一定要亲身感受一下苗族民歌、梯玛歌的魅力,跳一跳摆手舞、苗族鼓舞,穿上苗族刺绣、土家织锦的服装,戴上傩面具、银饰品,品尝一下长桌宴、牛头宴的美味,多维度感受民族文化的千姿百态。
苗族刺绣
苗族服饰
湘西大山里的少数民族部落村寨数不胜数,每个村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苗族鼓舞历史悠久,节奏灵动的鼓点时而轻快、时而激昂,击鼓者与鼓共舞,优美的舞姿让鼓舞更具观赏性。
古时常年战乱,银成为最好带的传家宝,在苗人眼里,银又是可以驱邪保平安的圣物,因而银器成了每户苗家必备的东西。
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服饰也是丰富多样。
花垣赶秋是湘西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同时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如今,一些传统文体活动和祭祀活动又融入其间,节日氛围更加浓烈。
花垣赶秋
在保靖县,有一座被称为苗族圣山的吕洞山,古村古寨点缀其间。其中,夯吉苗寨依山就势建在山脊上,栗青色的瓦房错落在溪流索回、沟壑纵横的山水间,是寻找古老的苗族原生态文化的绝佳去处。
吕洞山
位于古丈县的墨戎苗寨,被群山拥抱着,是古丈毛尖的重要产区之一。
墨戎苗寨
土家织锦用各色棉线勾勒经纬,纹饰大多采用各种花鸟虫草走兽和生活用具,多为象征性和几何形图案,配色浓烈鲜艳。
土家族有民族语言但没有系统文字,他们通过歌舞来传递文明,土家族人的血液中拥有与生俱来能歌善舞的基因。
龙山是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龙山县惹巴拉景区,由捞车河村的三个土家族村寨构成,是一座典型呈现了土家族原生态生活场景的“博物馆”。
在湘西,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和传承,这里不仅有古老的传统文化,还有现代元素的融入和创新。
03
古城中的湘西,充满了惊艳且不失人间烟火的气息
如果说连绵无尽的山脉孕育出了湘西的古老山寨,那么沅水及其支流酉水、武水,以及更下级的沱江、清水江、猛洞河等水系,则滋养出了湘西的古城。在这些古城中,你可以同时感受到千年前的古意和人间烟火的温暖。
湘西是吊脚楼集中分布的地区,许多人来凤凰古城寻找诗意的故乡,却意外地被沱江边引人注目的吊脚楼吸引。
吊脚楼被誉为古建筑的“活化石”,它们悬于地面,既通风干燥,又洁净凉爽,还能防范蛇虫和野兽的侵扰。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颗镶嵌在山水间的明珠,被沈从文温柔地写进了散文中,被黄永玉洒脱地融进画卷里。古城内的青石街道、沱江边的吊脚楼、浓厚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一幅独具风格的水墨画,向人们展示了湘西的韵味和魅力。
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它依城墙缓缓流淌。夜色中,古城闪烁着点点灯光,而临河而建的吊脚楼和轮廓毕现的风雨桥,仿佛在诉说着小城的动人故事。
芙蓉镇
芙蓉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美丽的土家吊脚楼立于奔腾不息的大瀑布两岸,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原名王村,是土司王“王的村庄”,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闻名。这里曾是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
茶峒古镇
茶峒古镇位于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地。这里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和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隔河相望,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
茶峒古镇高低错落的屋舍和上下起伏的街道,仿佛让人回到了翠翠和傩送生活的时代。城中依然还保有拉拉渡和船夫,接送往来的人们。
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在土家语中的意思是“开拓、耕耘土地”。这里是酉水河上的重要码头,也是湖南通往川、渝、黔等地的咽喉,历来商贸繁荣。
本世纪初,这里出土了多枚秦代简牍,上面记载的户口、物产、田租赋税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展示了当时湘西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
老司城
老司城是永顺彭氏土司的王城,是当时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中心。
浦市古镇
浦市古镇位于沅水岸边,是湘西“四大名镇”之首,拥有20多座码头和13省(地)会馆,是“码头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小南京”。
04
湘西美食是湖南风味的精华所在
是湘西地区的独特密码
在湘西,每家每户都种植了辣椒,且备有酸菜坛子。
这种独特的酸味,以及各种酸鱼的、酸肉的、酸汤的、白菜酸的、萝卜酸的、胡葱酸的等,汇聚成了你从未见过的丰富酸味。
饭前,以醋萝卜和酸苹果开胃,再品尝一口饭后解腻的毛尖茶。更有不能错过的各种美食,如米粉、油茶、腊肉等。
湖南是吃粉的大省,而湘西的早餐则以米粉为主,配以各种大块的牛肉、鸭肉、羊肉、猪脚等臊子。
米豆腐不仅可以作为早餐,也可以作为下饭菜、汤或干拌菜。电影《芙蓉镇》中的名场面,石磨下溢出的浓郁米香,在推磨的声声中缓缓散开,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湘西的这一道美食。
湘西人热爱糍粑,蒿菜粑、桐叶粑、豆儿粑等各种糍粑,香甜柔软、美味可口。冬季打糍粑的仪式感强烈,打得越多,象征着来年会是个丰收年。
腊肉是“湘西味道”的经典代表,隐藏在湘西深山中的烟火气息。湘西腊肉的灵魂,来自于用料考究的烟熏过程。
隆冬时节,湘西人家的火塘上挂满了腊味,猪牛羊鸡鸭鹅……似乎一切肉类,甚至不是肉类,都会被湘西人做成腊味。
湘西人爱吃鸭的程度,比“鸭都”南京人更胜一筹。板栗烧鸭、乾州板鸭、湘西麻鸭……在凤凰,端午节赛完龙舟后上演“抢鸭子”,抢回家就变成“血粑鸭”。
湘西人爱酒,酒是每个仪式感的重要一环。当客人来到湘西,拦门酒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们惊讶之余又大呼过瘾。
温和的“拦门”上低度的糯米酒,热情的“拦门”上高度的包谷酒,都让人体验到了湘西人的热情好客。
05
深度体验湘西文化
凤凰县的竹山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落,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当地苗族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婚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在村里还可以看到银饰锻造、花带编制、苗族刺绣、苗族织布等非遗技艺,能让你深度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保靖县黄金村,这里是保靖黄金茶的发源地,现存7片古茶园两千余株明清时代古茶树。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喜欢的收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