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路仿佛是通往仙界的瑶阶。往来是络绎不绝的游人和朝圣的香客,他们有说有笑,尽情畅聊,但我相信朝圣者的内心都是清静、虔诚的。林间的蝉鸣,似另一种声音在吟诵经文,树梢的鸟儿似乎也想超凡入圣,这满山的生灵,或许都是真武大帝座下的弟子。

步过登封桥,经霞客古道徒步上山,一路上默默无语。我知道,在这端庄温婉、清秀雅丽的仙山道场里,所有的语言,都将失去声音。而真正有声的,是这道教圣地中无所不在的清音,将洗净疲惫的肉体。

夏山如碧,遍野苍翠,在这条上山的路上,古亭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别具匠心。走累了,便停下来歇息。不经意注视着拾级而上的石阶,它们仿佛是道人们修正悟道、济度群迷最后通往大道的天梯,这或许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玄天太素宫。我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爬山,而是一次漫长的心灵旅程。玄天太素宫清净整洁,庄严肃穆,等待着八方而来的善信们。象征皇家气度的红墙绿瓦,清幽温润的山间灵气,层峦叠翠的众峰拱拥……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人文与自然兼得是自然的赐予,更是人类智慧的呈现。

于太素宫前伫立,云雾缥缈,平添了一份虚幻朦胧的妩媚,置身其中,恍若已经悟道登仙,骄纵世俗的内心在此处也得以平和安舒。同行的香客每年都要来齐云山朝拜,起初,对他的行为似懂非懂。在真正欣赏和接触齐云山的之后,渐明白,或许心中有份信仰,时而与其对话,才能更接近本真的自己。

在齐云山洞天福地祠旁原有一座净乐宫,所供之神为真武大帝之父母,历经沧桑,如今宫观已无缘得见,但能感受到得是它曾经向世人昭示忠孝信诚的教义。无论风花雪月、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依然是万千炎黄子孙信奉的“孝道”。年少轻狂,漫漫经年,蓦然回首时才发现父母之爱如涓涓细流之触人心魄,而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古人不辞劳苦于山谷幽壑中为后人搭庙建观,不得不感叹于其良苦用心……。

齐云山的美,必须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其美不仅仅局限于外表,更在于她独特的文化内涵。瞬间我觉得是庆幸的,庆幸在青春即将合上扉页的时候邂逅了齐云山。不远处有两个身着青衫云鞋的中年道人,循着古道徐徐而来,眼见得他们那平静淡定而又闲散适得的神情,内心里不知生出几多羡慕之情。想象他们在这里清风拂怀,明月照心的生活,便觉着那人生的功名、地位,尘世的爱恨、纷争,都不过是这群山上的一捧泥土和一段云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