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凡
“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白岳,即齐云山。今天黄山归来写了《十上黄山记》,明天即将再登齐云山写生,因多次来过皖南,所以齐云山也算熟悉,明天仍然阴雨天气,将风雨中踏上这片充满神秘与诗意的土地,去探寻它那独特的魅力。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它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美誉。我这再去,算是第三次上齐云山写生。
画家张凡曾在年同江苏省教育学院的同学们皖南写生时,初次登上齐云山,印象中,齐云山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其间,如梦如幻。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路旁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也可能那时的学生心境不同,一切都是新奇的。
行至登封桥,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石桥横跨在横江上,桥身古朴典雅,桥墩坚固厚实。桥下的江水清澈见底,水流潺潺,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曾于桥上想起“嚎梁之论”,也多次画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时,站在桥上,望着远处的青山绿水,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惬意。诗与远方都在,思绪却已飘到云物之外。
张凡写生稿穿过一天门,眼前的景色越发壮观。石坊上的雕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继续前行,经过真仙洞府,这里是齐云山道教文化的核心区域。洞府中的摩崖石刻众多,字体各异,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天开神秀”“齐云胜境”等大字,苍劲有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书法造诣之高。今又将重游故地采风写生,不知往昔风貌是否依旧?
张凡写生稿明日将再登月华街,这条宛如天街般的街道充满了生活气息。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街道两旁,店铺里摆满了各种特色商品。当地的居民们悠然自得地生活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真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齐云山,被旅游开发已有数多年,听说人来得多了,民风也会跟着变得复杂,不知这里变成了什么模样。
记得从月华街前往玉虚宫的途中,山路愈发陡峭。但沿途的风景却让人心醉神迷。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来到玉虚宫。这座也是建于明代的宫殿,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宫前的香炉里香烟袅袅,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张凡写生稿那年那次,站在齐云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群山峻岭,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远处的村庄错落有致,阡陌纵横,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巅,给整个齐云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美不胜收。
印象中,齐云山的夜晚格外宁静。繁星点点,明月高悬。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
在这宁静的傍晚,我沉浸在对齐云山水的回忆中,全不知同行老师们在干什么。
清新的空气从窗外轻轻抚面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山间的云雾还未散去,给整个山庄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我望了望窗外,又回到了曾经的记忆中。
曾经的齐云山之行,让我不仅领略到了它的自然风光之美,更感受到了它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洞,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张凡写生稿这座江南第一名山,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相信,每一个去过齐云山的人,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打动,也会与我一样,在心中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
明天,再登齐云山,我知道不会再是旧时的重复,我带着新的期盼还有对齐云山深深的眷恋,重新领略它的风采。
年7月2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