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师
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
谢先莹编著
梅花苦瓜二高僧(一)
—渐江与石涛
渐江与石涛同列清代画坛“四僧”,主张创造,反对摹古,并在实践上有开创性的成就。石涛本姓朱,号苦瓜和尚,为明靖江王后裔,幼年即遭家国变后,遂出家为僧,一生云游,卖画为业。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渐江,俗姓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手卷纸本水墨
侍母至孝
渐江是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原名江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法名弘仁,安徽歙县人,“新安画派”创始人。他的山水画曾师从画家孙无修和萧云从,并且取法宋元,尤其受倪瓒的影响较大,注重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他的大部分作品以黄山和齐云山为题材,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世外山”的感觉,隐晦地传达出他的遗民情感。
渐江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家族世代都是书香门第,年少时随父亲迁居到杭州,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对绘画情有独钟,明朝末年,他考中秀才。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去世后,家庭状况也慢慢衰落,他和母亲不得不又回到了故乡安徽歙县,后来,他拜当地名师汪无涯为师,刻苦钻研四书五经,准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自少年起,渐江就是一个极守孝道的人,父亲早逝,剩下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他靠卖柴禾、为别人抄写文书奉养母亲,过着非常清苦但却母子温馨的生活。他生性孤僻,母亲离开后他决定终生不婚,效法宋代的林逋[1]梅妻鹤子,半读半隐的平静生活。
[1]林逋(—年)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词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代表作品《山园小梅》《山中寄招叶秀才》《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等。
石涛画像
梅花古衲
明朝灭亡后,他满怀家仇国恨,立志反清复明。年,清兵进逼徽州,一批明朝义士在率领着大家进行坚决抵抗,其中有渐江,还有他的同乡金声、江天等,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金声和江天等人被俘,并于南京通济门外被清军杀害示众。渐江遂与友人程蚀庵挥泪送别,没多久,渐江收拾行李与其师汪无涯逃往福建。后来投奔当时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继续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和活动,直到次年八月唐王政权也失败,反清复明的最后一丝星火也彻底熄灭了。
垂头丧气的渐江无奈之下与一批跟随唐王的将士们躲进武夷山,碰巧在天游峰遇到了古航道舟禅师,没想到,这次相遇竟改变了他的一生。第二年,他同汪沐日、汪蛟、吴霖等人一起皈依了武夷山古航禅师,出家削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又号梅花古衲,时年38岁。数年之后,弘仁返回安徽老家,隐居五明寺澄怀观、太平兴国寺等处,居于歙县西郊黄山披云峰下。
他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弘仁所画山水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意境静穆空寂,丘壑完整奇崛,林木刻画真实。
装病学画
渐江尤为推崇倪瓒[1]的绘画,他有诗云:“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可见他对倪瓒的人品和画品都是极其崇拜的。渐江非常喜欢倪瓒的绘画,但苦于一直买不到真迹,后在丰溪吴伯炎家中有幸见到了真迹,这让他欣喜若狂。他多么想能每天观摩它,欣赏它,怎么才能每天看到呢?他灵机一动,居然装病不走,像赖上吴伯炎一样,就这样,他就在吴家留了下来,好在都是老乡又是熟人,人家也乐意管吃包住。渐江在吴家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虽然一直在撒谎,但这“善意的谎言”对他来说是十分值得地,每天有倪瓒的佳作欣赏,素食美果吃着,渐江的画艺每天都在突飞猛进。
吴伯炎家自曾祖父时期就开始收藏书画,到吴伯炎这一代稀世珍品更是愈加丰富,其中倪瓒的作品不仅有《幽涧寒松》《东冈草堂》还有《吴淞山色》,等等。吴家有这么多藏品,完全不能怪渐江想装病赖着不肯走,由于渐江与吴伯炎的兴趣相投,在看画交流之余,渐江和吴伯炎也慢慢变成了好朋友。吴要去扬州做生意,渐江就作《晓江风便图》祝愿他一帆风顺,希望平安归来。
怀着对此地的眷恋和情感上的依赖,渐江在这一带创作了很多画,先后有《云根丹室图轴》《丰溪山水册》《江山无尽图轴》《为伯炎画山水轴》等大批画作问世。
[1]倪瓒(—年),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至灵之笔写黄山
经徽州友人汤燕生牵线,渐江拜著名画家萧云从[2]为师学习画艺。萧云从对渐江说:“天下至奇之山,须以至灵之笔写之。”渐江似乎茅塞顿开,立刻赶赴黄山和雁荡山之间写生,并居住在黄山莲花峰下,朝夕观察松、云、泉、石变幻之景象,数月后,当他从黄山归来时,拿出他的一本画集《黄山图册》给萧云从看,萧云从看后大加赞赏,给予极高评价。对书画深有造诣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在渐江《十竹斋图》的题跋上更说道:“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这真是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渐江与查士标[3]、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渐江除画山水外,亦擅长写梅花和双钩墨竹。以弘仁为代表的新安画派产生于明末清初之际,由于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以及画风都具有相似特点的原因,把在徽州区域的画家和徽籍画家,统称为“新安画派”。他们善用笔墨,借景抒情。他们能与娄东、虞山、金陵等画派并立,自成一派的确也是难能可贵的。查士标曾在弘仁山水画上题:“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一奇。”
此外,当时大家习惯把以画黄山而著名的人称为“黄山画派”,石涛、梅清及渐江都是代表人物,“得黄山之真性情”,就是对他们这群画黄山人的写照。渐江所画黄山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用笔瘦劲谨严而简洁,具有极强的装饰意趣,格调空逸冷静。石涛曾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2]萧云从(—年),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
[3]查士标(—年),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为海阳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代表作品《云山图》《空山结屋图》《秋林远岫图》《云山烟树图》等。
渐江跪画
“渐江跪画”的故事在清代文人吴之在《桂雨堂文集》中有记载:渐江和尚观赏宋元名画时“每至欣赏处,常屈膝曰:是不可亵玩。”其严肃认真的样子,如同他崇拜的画家倪瓒一样,迂腐可笑。跪着欣赏名画,可见渐江对绘画痴迷的程度,同时也反映出他心底对艺术最真诚的态度和执着。吴之和渐江为同时代的友人,其言也较为可信。关于渐江屈膝赏画的事,渐江的友人汤燕生说到:渐江每当看到喜欢的画就长跪观看,就抑制着自己的呼吸使不出声音,以表示画作的恭敬和对作者的崇拜。渐江知晓谁收藏有名画,就主动找上门去,如果人家不肯借给他看,就执着地站在他家门口不肯离去,直到天黑,如果还未遂愿,就告知收藏者改日再来拜访。这种对艺术的真诚和痴迷,怎么不感动画的主人呢!于是收藏者总会翻箱倒柜地把藏品找出来给他欣赏,渐江如愿以偿。每当看到佳作时,渐江如同着了魔一样,就像前面汤燕生所讲,他就屏住呼吸,长跪细看,可见他对艺术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对于渐江跪画的传闻想必石涛也是有所知晓的。往来于歙县和扬州的程浚和当时在扬州卖画的画家石涛私交甚好,程浚把渐江的《晓江风便图》取出让石涛题跋,石涛跋曰:“吴不炎家藏古画甚夥,公与不炎交好,日夕焚香展玩,不独捧跪而已。”石涛已是大师,他的话自然不是诳语,论画艺,自倪瓒之后首推渐江,渐江常年游走于黄山之间,早已对描绘黄山之性情轻车熟路,渐江虽学倪瓒之画法,但不陷落其中而不自拔,他能变倪瓒之风而为己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切都归于他朝夕对倪瓒绘画的不辞辛苦的观赏和研究,对此他心里如明镜般。
清·石涛《水墨兰竹图卷》手卷纸本水墨
编著者简介
谢先莹与一诚法师研习书画艺术(一诚法师,当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禅门尊宿。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著作的系列章节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