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容有量有生有韧才有长。
我们看到的水,自雪山来,历经坎坷艰辛,遇石则柔、遇渊而潜,或涓涓细流、或汩汩滔滔、或波涛汹涌、或舒缓悠然,不论何种形态,不论何种风波,都能波澜不惊奔向大海。在杯,是杯的形状,在壶是壶的状态,在夹缝把自己委屈成一根针,在根系哪怕是湿润成一棵幼苗,也会发芽,这就是水。
人说,拜水都江堰,于是我去了。
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长名。道者,不争。道者,道常无为而不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人说,问道青城山,于是我也去了。
从成都自驾游眉山、乐山以后,车直接从高速过成都去都江堰,观水问道,求法自然,解心内之疑惑,寻现实之纠结,我奔行在来来往往的路途。
没有偶遇高僧的开悟,也没有菩提的棒喝,有的只是独自一人的苦思,若禅定。
遭遇爆胎。乐成高速。下午6:00。眉山段。
汽车左后胎意外爆胎,车被迫停靠在应急车道上。双向八车道,外加应急车道。内侧两车道是大货车车道。车速如飞,风噪急,可卷人动。因与湖南高速距离不远有一个休息区域不一样,车停在应急车道上。无法自助换胎。
于是,双闪、摆放警示牌,人距车近80米开外。
拨打保险电话。出门在外,尤其是高速上拨打保险求助,实在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电话里人工服务,告知下载保险APP,然后输入这样那样的保险单号等等,让本已经快没有电的手机越发接近零电量。絮絮叨叨,如唐僧。就是不解决问题。
挂断,果断拨打高速求助。期间,车载警示牌无数次被风吹倒。高速救援来后,摆放一组警示墩,皮卡双闪,柴油机带动拆卸轮胎。一系列专业操作,之后问:换备胎还是换新的。考虑到长途,建议他们换新胎。
再等近半个小时,危机重重,不断有应急墩飞起。时刻担心双闪车辆被冲撞中,维修再度开始,然后继续行程。
天色已晚。
回想,也许是上天问我心之容量,能否观水?也许是上天问我道之厚薄,能否问山,一路思绪不定间,高德导航定位在了都江堰景区南门停车场。
因未预定酒店,再次返回都江堰市区,找一个全国连锁店华庭住下。
饥肠辘辘,周边寻找,无意间却遇见网红店24小时营业。白果炖蹄髈,扎啤,小菜自助,居然餐不过百,朵颐。
次日,再泊车都江堰南门停车场。
手机刷卡购票,身份证扫码过关,我站在都江堰景区里。12尊青铜人物立像,站立在清晨的凉意里。周边树木、草皮、花草成区划片,错落。这就是传说中的堰功道。
堰功道长米、宽14米,由著名高级园林工程师林钖葵设计并主持施工,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设计并制作铜像,堰功道历时百日而成。
堰功道右边是花洲、左接清溪,经堰功道可以直达离堆。堰功道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龙吟沟,共有个大小石雕龙头吐水。导游介绍,这样的设计,暗合道家“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之说,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龙吟沟之上,堰功道两侧,12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每两尊塑像用古桩银杏间隔,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尊雕像,都是从西汉开始,曾在四川为官、爱民如子、为民干实事的人。他们分别是:办学兴学、建堰拓展的先驱文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广开溉道、刻记民心的高俭,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疾苦的章仇兼琼,能文能武、为民造福的刘熙古,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赵不憂,勤政廉洁、“以铁治堰”的吉当普,爱民如子、清廉敬业的卢翊,心系百姓、废寝忘食的施千祥,勤政爱民、为民请命的阿尔泰,两袖清风、十八年如一日的强望泰,无力置办棺材、遗物只剩书籍、笔砚的丁宝桢。
站在这些人的塑像前,我默立良久。
历史长河,为官者多矣,为何有的人能流传千古,有的人却遗臭万年?有的人离开一个地方,老百姓还能记得并经常去看望;有的人一离开任上,却立刻感受人情冷暖车马稀呢?无他。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来自于百姓。
从离经宝瓶口过桥观鱼嘴。发源自岷山的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全长千米,流域面积达13.35万平方公里,水量是黄河的两倍。湍急的水流、复杂的地势,让川西大地时常囿于洪灾、干旱。岷江江水滔滔,迅疾奔涌裹挟着风势水势直涌而下。当失控的洪峰冲至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却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体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处,自动分流、排沙、泄洪,一股走内江,一股走外江。
站在安澜桥上,望着都江堰这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不由得人们不由衷赞叹。我去了二王庙,拜谒李冰父子。二王庙的墙上,刻着历代被奉为治水圭皋的“深淘滩低作堰”的立字真言。
六字真言,说的是治水,何尝不是说的是其他?《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从都江堰西门出来,才知道就在南门右侧有一座风雨桥,上写“南门桥”,过桥直行不到米,就是一条巷子,民宿、各色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
青城山距都江堰约20公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为道教全真龙门派圣地,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古时青城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真武荡魔大帝、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和广援普度天尊。
青城山又名“丈人山”。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
东汉顺帝初年,张道陵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晋代以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70余处,胜景处。晋隋时期,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相继兴起,一些新教派产生,青城山所传便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问道青城山,前山后山各有风物。后山多山景和一个泰安古镇;前山多庙宇,既然问道,便直奔前山。山门古道,古木参天,凉风习习,有山岚雾霭,令人顿生仙风道骨之感。
青城山门前有一联,联曰: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故步少陵诗。一看这联,就是后世伪作。米元章、杜少陵均在晋朝之后,这一联至少也在北宋之后多年。
也没兴致考证,信步过山门而登山。
前山,经月湾湖上慈云阁,经石拱门再登山。山道逶迤却并不难行,平缓而上便是上清宫山门。山门前不远有一照壁,照壁上写“大道无为”。
上清宫山门为榜书,相传是蒋介石所书。传说蒋介石对青城山甚为推崇,多次登山。进老君殿,左为青龙殿,右是白虎殿,中为三清大殿。殿内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青龙殿和白虎殿两侧各有厢房若干,分别住着道士和道姑,也有供游客居住的厢房。相传白虎殿一侧厢房,张大千曾寓居多年。走进去却连张大千一张仿制画作都没有,只有两个所谓的“书画家”兜卖字画。我站在他们身后见他们写字,便见笔尖颤抖、字略微走样。我对妻说:这边这位字从柳体出,后学启功。那书画家便益发不敢抬头。
从青城山下来,见青城山山势雄伟,香烟缭绕,多慕名而来之辈。我再思问道,道在哪?
陡然觉得,照壁上的“大道无为”不正是道之精髓么?人间悟道,从红尘中出,再回红尘中去,借名山之幽静,洗俗世之尘嚣,清静无为,太虚神游,是为道也。为人心中有大道,方能破名利,举手投足成大气象;若是只能看到眼前的孔方兄、权力官位,终不免落得小格局、低品位。
拜水问道,行进在蜀道,我无时无刻不在风景与《道德经》里徘徊。一本天下奇书,写尽人生悲欢离合,勘破世俗真相。
、26
精装彩图道德经淘宝¥16.8¥56购买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