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武陵都市报」“咯咯咯,咯咯咯……”走进黔江区小南海桥梁村一组,小地名叫宋家坝的院落,屋后的一片茂密的山林中,游走在树荫下的大红公鸡呈现千姿百态。它们有的用双脚刨开树叶觅食,有的相互追逐,还有的时而飞上树枝。这些活跃的林下鸡,让宋家坝热闹起来,带来新农村的一片蓬勃生机。林下土鸡养殖户周远华,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并且有过几年土鸡养殖经历,也掌握了土鸡养殖技术。随着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周远华放弃了在绵阳的养殖场地,回到家乡桥梁村养殖林下土鸡,欲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之前,我和朋友在四川绵阳合伙养鸡,一年有几万元收入。今年春节后,我就回来利用屋后宽敞的山林,养殖林下土鸡。”周远华说,他想把这几年学到的土鸡养殖技术,为桥梁村乡村振兴,再增加一个绿色品牌。据了解,周远华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有着新时代人的一股拼搏劲。年,他怀揣着计算机专业知识,下海寻梦,最终在广东一家工厂找到落脚点,直到年自己开始创业。在今年农历的正月,周远华开始搭建养殖土鸡的圈舍和购买保温设备,第一批买了只鸡苗,因为当时的气温较低,买来的小鸡也是刚孵化出来的,需要供暖设备。待小鸡长到半斤以上后,周远华将购买的围栏,将屋后的山林围起来,将小鸡放养到林下喂养。“山林里面树叶厚,生长的虫子多,加之林中长出来的嫩草,够小鸡每天忙活。”周远华说,这些鸡从小长到大,他每天只给鸡喂一次玉米就够了,多了也是浪费。周远华养殖的林下鸡,属于土鸡品种。就是喂再多的粮食,最大的也只能长到4斤左右。目前,已开始陆续对外销售。“按目前的卖价,一只鸡只能保本。”周远华说,因为才回家创业,在销售方面还没有打开瓶颈,主要是今年2组里面的院落正在改造,进里面玩耍和避暑的客人少。再就是每天只在本地市场销售,还应多种原因进不了城里的大超市。即使如此,周远华没有放弃,回家发展林下养鸡的目的,就是为桥梁村增添一个特色品牌。在目前桥梁村有了良种牛、本地黄牛和山羊养殖的优势,在桥梁村开一家原生态农家乐,让今后来桥梁村游玩和避暑纳凉的游客,品尝到正宗的绿色食品。桥梁村位于八面山脚下,林地比较宽广,周远华想发动乡亲们,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养殖林下土鸡,他愿意义务当村民的技术指导,负责孵化鸡苗、防疫、养殖等技术等,形成品牌后,让桥梁村的林下土鸡飞往大城市的餐桌。“乡村振兴,必需要产业振兴。要想产业兴旺,需要周远华这样懂养殖技术的人才。”桥梁村党支部书记田维群说,如今,桥梁村有了成功的养牛、养羊大户,养猪、养鸭的农户也多了起来。今后,桥梁村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打好生态养殖这张牌,达到乡村产业更兴旺,乡村旅游更火爆,村民更加富裕。(记者李诗素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69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