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60287.html
汪美红,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年3月因丈夫在一次捕鱼时不慎落水身亡,为了养育3个孩子,汪美红上安徽齐云山做了17年挑夫,也是唯一的女挑夫,把孩子挑进了重点大学。经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成为江淮大地的新闻人物。

“她只能难受那一天,生活不给人时间痛苦。”

1

采访时,这家的女儿不愿意来,

脸上有点轻蔑之意:

“我从来不看媒体对我家的报道。”

我说,怎么了。

她说,因为采访总是把我神化:

“我没他们说得那么好。”

我看过以前拍的专题片,有过她写的一封信:

“如果世界上有神仙,

为什么它保佑从山上经过的人,

却不保佑我的妈妈……”

这封信,加上音乐,很容易催泪。

我问她,她迟疑一下说:“这不是我写的。”

她说:

“总把我们说得这么优秀、懂事,如果我做不到呢?”

我看她之前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

“家庭困难不等于我可怜。”脸上有点横眉竖目的。

问她,她吐了下舌头:

“我有点生气,他们老让我说感恩。”

“那你这次怎么来接受采访呢?”我有点奇怪。

她想了一下:“我有一个心结想打开。”

“什么心结,能问吗?”

“不能问。”

2

这个女孩不愿意夸张其辞地表达感情。

说到为什么不让她妈给她买贵一点的裤子,

她不会说“我心疼我妈”,她说“我比较另类”。

她妈说到孩子最可怜,她去挑货上山,

兄妹三个还小,被拴在桌腿上,

放着草席,放只瓶子滚着玩,

两个小哥哥想出去玩,把墙都敲破了。

女儿说,不觉得凄凉,

只说三个人怎么打来打去。

看上去再沉重的生活,

处身其中的人也都是一天天过日子,里头都是人之常情。

兄妹们要打闹,为了躲避家务活,

三个人要猜拳排班,平淡而近自然。

大年三十,妈妈说没钱买鞭炮,

让孩子闭门吃饭。她觉得最对不起孩子的是这个。

我听着也觉得有点难受。

女儿扑哧一笑:

“其实我们背着她偷偷去买鞭炮,

滴滴金,跟别的小孩子一起放。”

“哪儿来的钱?”

她嘻皮笑脸:“小孩儿总要攒点儿嘛。”

之前我看报道说,这两个十岁的孩子帮妈妈挑山,怎么懂事。

采访时知道,挑山是妈让干的,

“让他们知道苦,以后不过这种日子”。

女儿跟哥哥,一个一个小扁担,一边挑一块砖。

闺女暗暗伸手指:

“不是一块……四块砖,

小扁担走几步,就晃得不行了,

只好停下来,一块一块往上搬,挪上去。”

哥哥气恼,又不敢不干,一边搬,

一边用小石头在地上写:“妈妈真坏。”

妈妈说起来直笑:“一回身看,台阶上都是。”

妈妈说到大哥哥是白化病,视力很不好,

有时让他在山上卖五块钱的画册:

“想着别人看着他是残疾人,会买一本……

又怕别人看他是残疾,欺负他……唉……”

女儿听到这段,用手背抹眼泪。

我远远看见,后来问她。

她说:“我对他总有愧疚。”

“嗯?”

“因为我过得比他好。”

3

片中有一段纪实。

丈夫去世后的电视机和自行车,

妈妈想卖个50块钱贴补学费,

女儿又搬回来:“不许卖。”

这本来也是常情,但两个人都不说为什么。

妈妈不在孩子面前提父亲,“不想伤心”,但也不解释。

在中国的农村,她只与有同等遭遇的女人往来,

唯一倾诉的男人是丈夫。

“受委屈的时候,就跑到他坟上去哭,

我今天做的男人的活,是替他做的,他还没死。”

但这二十年里,

她不只是一个需要被表彰的母亲,

也不只是一个亡者之妻,她是一个女人。

我在准备这期节目时,看以前的一个专题片视频,

有一个画面是拍妈妈的帐本上的数字。

画面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我眼睛本能觉得有东西硌了一下,

暂停倒回这个画面,在最底下看到一句话:

“1月27日,我又一次失去了我心爱的人。”

我把这个画面一桢一桢地播放,看到底下还有一行:

“1月28日,难受,难受。”

底下恢复了记帐:“1月29日,上山,十五块。”

就这三行字,对一个女人的呈现,直钻人心。

采访时没往细问,她说了一个细节,我觉得就可以了。

“那天下着大雪,哪儿也没去。”

那行字,她又用笔在上面划了一下:

“没有意义留下来,最好是忘掉吧,忘了算了……”

这一划,轻而又轻。她只能难受那一天,生活不给人时间痛苦。

4

“能问问你的心结解开了吗?”

我采访完妈妈再采访女儿,在最后问她。

“我想我解开了。”

我那时并不知她的心结是什么,只能问:

“是通过你妈妈的讲述还是你自己的倾诉?”

“听她讲的吧。”

哦。

“以前我们在家,只谈柴米油盐,

总会有点猜测,或者听别人说嘛,一直得不到证实。

以前听别人说,觉得她有错,现在没有错,有什么错呢。”

“我明白。”我说。

“真的明白吗?”她带着惊奇之意抬头问我。

“嗯,因为你觉得你可以,

像一个女人那样去理解另一个女人?

我猜得对么?”

记者很少在节目中猜测或者反问,不过,

采访是人与人的往来,一切无非人之常情而已。

她低头了一会儿,笑了:“差不多吧。”

5

在这个片子里,王景和国星拍了很多纪实,

《看见》由一些有纪录片拍摄经验的人构成,

我们慢慢有一个共识,这个节目不是靠一个记者采访完成的,

这是参与创作的每一个人内心的流露。

摄影、编辑、剪辑、音乐……“

一个镜头或者一段音乐胜过千言万语”,

我说“需要的时候可以尽情拿掉采访”。

这个片子开头有个镜头,

挑夫的担子是不能卸下肩的,

只能弯下腰停一下。

就在这个将歇未歇的刹那,妈妈叹了一口气。

这口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叹息,几乎是她唯一的情绪。

扛着二十公斤的机器,爬三千级台阶之后,能听到这声叹息。

连续熬夜,在嘈杂的机房里,几十盘磁带中间,能听到这声叹息。

把它用在片子里,既不刻意放大,

也不会忽略这声叹息,这是我的同事们。

张洁是我原来在新闻调查的制片人,

云南彝族人,圆颅大眼,经常给我们组织诗歌朗诵会。

到了年终聚会喝点酒,大家让他唱支歌,

他总要唱这支云南的民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

我们一屋子人,听了十年也不腻。

这次老范把这首歌,放在了节目的开头。

我听这歌,掺着解放鞋落在石阶上的声音,

和那声几乎轻不可闻的叹息,

心里一起,一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