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云山小壶天景点内的头顶崖壁上,留有许多类似手掌的印迹。20年前,如果有人问起这个,大家都会说这是全真教创始人张三丰在小壶天石室中,修炼太极拳法而留下的手掌印。
传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因不愿巴结朝廷和权贵,不愿接受明朝廷的召唤,便化名“邋遢仙”,一蓑一衲只身到皖南名山齐云山,隐居于洞天福地的混元洞中潜心修道。
张三丰修行得道处
每日清晨,张三丰都要从混元洞仙游至小壶天石室中静心修炼太极武功秘籍。小壶天石室为齐云山千尺丹崖中的一崖穴,唯有一壶芦形通道方可进入。石室坐南面北,上方崖壁高2米许,下方是万丈深渊,正面视野开阔,前方新安江上游秀美的横江之水穿山下偌大的农田庄园而蜿蜒东下,自然风光奇美。
齐云山小壶天
小壶天石室处于这样一个完美的大自然结合体中,实为道人修道练功的极好去处。“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再到神息两忘——”,这种吸气、运气的气功修炼,张三丰每日清晨都要在这小壶天的石室中练上九九八十一个来回,而后休息片刻再修炼太极拳脚。
相传,那些倒挂在头顶上方的数十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手掌印”就是当时张三丰等道人练功时留下的。几百年口口相传下来,大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没有一个人去怀疑“张三丰手掌印”这个说法的真伪。
穴洞上方还有许多人工凿出来的石鼻眼,大小仅能容下人的拇指和食指相扣住,这是张三丰等道人练手指功力所为。据说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扣住向上用力,双脚可以离开地面片刻,那么修道之人就已达到在小壶天石室下方羽化成仙的功力,但多少年来,在齐云山,除了张三丰真人外,还没有一个道人修炼到此种境界。石室入口处凿有一石灶,中置一石凳石桌,正是张三丰练功小憩时煮水品茗之用。
时过境迁,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齐云山小壶天石室内的“张三丰手掌印”的说法却被地质学家们科学解谜,并重新定义为“恐龙足迹化石群”。
古生物学家、著名科普作家邢立达在小壶天考察
话说年秋,中国自然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尤海鲁在皖南地区科考时慕名上齐云山游玩。因职业习惯,他对景区导游讲解的小壶天景点处的“张三丰手掌印”产生极大兴趣,经初步考证大胆做出“疑为恐龙足迹”的假设,随后又把这个大胆假设告诉了地质队副总工程师傅家聪,此后恐龙话题便在地质队备受 齐云山小壶天石室的恐龙足迹化石群共有62个,为副型印迹化石,其中清晰完好可辨认的恐龙足迹就达20个之多,并有恐龙尾迹一处,十分罕见,引起国内外 齐云山恐龙蛋及足迹、尾迹等遗迹化石保存完整,所处的地层位于白垩纪晚期,有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两种类型,这对了解晚白垩纪恐龙生活习性以及古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同时也为齐云山风景区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地质专家们说,兽脚类恐龙足迹一般为三趾,但是有个别脚印重叠,让人产生了五指掌印的错觉,又由于恐龙足迹化石大小与人的手掌相仿,因此才有了“张三丰手掌印”的传说。(作者:齐良)
旅游热线/--
中国黄山休宁县齐云山景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