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省份大赏里,有这么一个大省:它曾惊艳世界,如今却显得过分安静,被很多人忽略:
在北方人眼中,它是南方;
在南方人眼中,它是北方;
长三角经济带开发时它是西部;
西部大开发时它是中部;
江浙沪周边却是包邮盲区;
字母表排在北京之前,
却依然是存在感不强的“小透明”…
尽管这里有闻名天下的奇山秀水、
有游人热爱的最美乡村古镇,
也有被联合国盖章的灿烂文化,
但国人似乎依然没把它们,
跟这个省份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比起因“没存在感”
而有存在感的江西,它
才是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
安徽
但,
所有走南闯北的安徽人都知道,
它低调却有实力,有颜却不任性,
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透明!
安徽,尘封千百年!
安徽没啥存在感,
可能和它的年轻有关:
安徽这两个字,
放在一起说才不过三百多年。
(清朝康熙年间,
“安徽省”取“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合成了“安徽”这个定名)
但其实安徽,
从春秋时的诸侯国,
到南北朝时期的淝水之战,
从东晋兴起的徽商,
到明朝时的中都,
在历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安徽没啥存在感,
可能和它的模糊地理位置有关:
长江淮河穿境而过,
将安徽一分为三,
分为淮北、皖南、皖中三大部分。
而淮河,偏偏又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说安徽,就是一个
“浓缩的中国”也是豪不夸张。
但正因为如此的地理位置,
居国之中的安徽,
上关江山社稷,中连诗酒风流,
下牵黎明百姓。
既是地理分野地,又是文化大熔炉,
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精彩十分!
▲一生痴梦处无处不徽州?图虫蓝色冰川
它的名山大川,壮美迤逦,
引历代文人墨客竞折腰,
从李白、苏轼、欧阳修、白居易,
到旅行家徐霞客等,
都在此留下翩然诗篇,
诗情画意,不输江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图虫
它藏着中国最美风景:
世界第一奇山黄山、
中国最美乡村宏村、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
?图虫饭特稀Friday
它从古至今,人才辈出!
这里往前翻是曹操、朱元璋、
周瑜、包拯、管仲、李鸿章、
嵇康、华佗的故乡,
往文坛走,让海子和张恨水老乡见老乡;
还有陈独秀、邓稼先等名人汇聚一堂,
风云于此际会,人文于此闪耀。
?图虫天高云影
论经济,它一路逆袭。
省会合肥20年间GDP增长37倍,
增速全国第一!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
世界第一台DVD均诞生于安徽,
全球每1/10的笔记本电脑,
全国每5台空调,每3台冰箱,
就有一台“安徽造”。
而当人们只知道徽州的时候,
蚌埠、马鞍山、淮北、铜陵、
宿州、滁州、亳州、池州等安徽之地,
了解实在太少,它们被严重低估了!
整个安徽,被严重低估了!
整个安徽,被严重低估了!
安徽,比你想象的要精彩,
单一个“徽”字,
就包含了“山、水、人、文”。
(抬头是山,低头有水,左右人文相映)
青山绿水,
细调出江淮的绰约风味,
人文风韵,
勾画出安徽的浓墨风骨。
是时候打破刻板印象,
去认识这个宝藏省份安徽了!
01
论山:
安徽之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诗人竞折腰。
徐霞客一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说的是黄山的绝色!
?图虫陈喆风光摄影
欧阳修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刻画的是琅琊山的秀美。
?图虫南京小鱼
李白的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道出了莲花佛国九华山的梵音佛韵。
?图虫红色花
白居易的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正是天柱山的擎天一柱。
?图虫独立寒秋
李白的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感叹的是敬亭山的浪漫风骨。
▲晨雾?图虫土牧攻城
乾隆赞誉齐云山:
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图虫
这里山山竞秀,川川壮美,
各有一番风韵在。
02
论水:
徽皖水韵,绵延千年。
多条河流、
多个大小湖泊,
在此流淌千年。
▲新安江?图虫清溪
徽州母亲河新安江,
它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图虫清溪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图虫阿房宫
桃花潭,李白在此写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千古绝唱。
?图虫方托马斯
一碧万倾万佛湖,
比杭州西湖大8倍!
?图虫
安徽的水,
处处秀美,各成风景。
03
论乡情:
在安徽,走着走着就回到了“故乡”…
“粉墙黛瓦马头墙,
春花夏荷秋叶冬雪,”
几乎每一个都对安徽徽州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一砖一瓦,一年四季,
都能寄托乡愁。
?图虫qtsunn
鲜活的“清明上河图”:宏村▼
?图虫
江南第一村:呈坎▼
?图虫
桃花源里有人家:西递▼
?图虫
美术家村:查济▼
?图虫东港飞虹
彩樯黑瓦的明亮:阳产▼
?图虫蓝冰
秋天的红叶与晒秋,
惊艳大半个中国。
歙县湖山村晒秋▼
?图虫
塔川红叶▼
?图虫
04
论人文:
文韵徽风遍天下,
撑起中国优秀文化半壁江山!
一曲新安江,孕育了:
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
徽剧、徽菜、徽商等徽文化。
?图虫
▲徽菜,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图虫黄浦劳技陆老师
再比如我国文房四宝:
宣笔、宣纸、徽墨、歙砚,
它们都出自宣城。
▲歙砚?图虫路盲
如今,淮河穿过蚌埠而过,
从这里,分出了安徽的皖北,
淮河文化在此传承流淌。
淮海戏、泗州戏、
还有花鼓灯为代表的民间歌舞,
依然兴盛在这里。
▲花鼓灯?图虫
皖江文化底蕴深厚,
“天下文章数桐城”!
桐城派是皖江文化的代表,
从明末到晚清,引领文坛年。
▲文都桐城?图虫张赟
戏剧上,
有傩戏、青阳腔、黄梅戏等。
?图虫
▲天仙配?图虫
安徽,真的不该再低调了!
如果只是风光人文,
安徽微乎其微的存在感,
还没那么让人意难平。
但有一件事,
安徽是真的不该再低调了——
北治淮河,南护长江;
上保河南,下保江苏。
作为全国最大泄洪区,
安徽曾扛下过许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图虫乐在苏州
单知道的资料,
从年到年的年间,
安徽境内发生次水灾。
13次特大洪水安徽16次分洪,
安徽人一次又一次做出
“弃小家、保大家”的壮举。
图源:知乎喝太急沉默的羔羊
年,暴雨侵袭。
王家坝的13孔闸门缓缓打开,
滚滚洪水喷薄而出……
年,河南暴雨。
安徽不仅处理自家淮南的洪水,
还要以一省之力,
硬扛河南洪水,应对浙江台风。
每一次泄洪,伴随的都是蓄洪区
数十乃至百万人背井离乡的故事。
面对大半生的心血被洪水淹没,
辛苦种了一年的农田颗粒无收,
没有一个安徽人不心痛。
但这么多年来,
我们都很少有人听到安徽人民的抱怨。
还有:
半个世纪以来,合肥市乃至安徽省
节衣缩食,倾尽资源支持中国科大发展;
年时,汶川地震,安徽驰援松潘县。
至今安徽都将松潘县
视作自己家的“第62个县”,一直扶助至今。
年,疫情刚开始时,
安徽第一时间拉着防护服就奔赴武汉,
17小时不停歇,就为了能快点,再快点。
.......
默默无闻,却在危急时刻能扛事;
事成之后,又深藏功与名,
连个热搜都不屑的,也唯有安徽。
当然也有人说:
安徽人不怕没存在感,
因为在外能吃得了苦、能低下头做事,
在内又能守住自己,
那就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
但我想:
这样的安徽,实在不应该
再如此“没存在感”下去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