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记者王怡岚通讯员江信芳刘小招文/图
中国竹子之乡、南酸枣之乡,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省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县、省GEP核算试点县、中国魅力名县……提到崇义县,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片。
崇义县地处赣湘边罗霄山脉东麓,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88.3%,列全国集体林业县之首。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毛竹1亿根,生态鱼年产吨,南酸枣、刺葡萄、高山茶、油茶、脐橙等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是一座绿色物产的宝库。
近年来,崇义县依托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转化”,生态产业对经济贡献度超过60%,“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机制”纳入全国、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推广清单,林业改革、三产融合经验做法分别入选国家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产业多维融合实现1+1>2
罗霄山脉的野生刺葡萄,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藏,围绕刺葡萄产业,近年来,崇义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户种植刺葡萄1万多亩,生产刺葡萄酒、露酒、饮料、野果饼干等,还建成了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和一条葡萄沟旅游观光带,完美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让山间物产成为致富金钥匙。
推动一产二产融合,农业装上“工业翅膀”。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品质种植、推进精深加工等多种形式,以工业化助推农业转型跨越,带动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实现每一个产业至少有一家龙头企业。目前,南酸枣产业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刺葡萄产业有君子谷野果世界等4家龙头企业,脐橙产业有田润农业等5家市级龙头企业,梯田米产业发展了崇天然、新世野、旗岭食品等规模农业企业。
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农业披上“彩色外衣”。崇义县以生态景观为媒,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等多种业态,实现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涌现了上堡梯田、龙勾冷杉良田花海等一批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以茶为媒,推进县内茶园标准化开发、生态化管理,成功打造万长山、赤水仙、乐洞龙归、馨阳岭及3条“茶山行”精品旅游线路“四点三线”茶旅融合体系,实现“产茶区”变“风景区”。以果为媒,围绕脐橙、刺葡萄、猕猴桃、百香果等水果产业,拓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推动特色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促进二产三产融合,工业添加“诗情画意”。君子谷景区大力发展野果迪士尼旅游体验,建成集农业植物科普、工业生产观光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获评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齐云山公司创新打造三产融合展示厅、VR品尝体验区,丰富提升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水平……生态工业中融入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娱乐元素,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三产完美融合,让崇义生态资源实现“美丽蝶变”,农业实现新转型,工业拥有了新特色,旅游业增加新元素,实现了1+1>2的效果。
聚力品牌创建实现抱团发展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这是崇义的生态特色,也决定了崇义的物产特色。近年来,崇义县聚力打造“1+N”区域公共母子品牌,组建崇天然食品公司,构建以“生态”为基底、“产业”为依托、“文化”为支撑的“崇水山田”区域公用品牌。去年1月1日,“崇水山田”区域品牌暨生态扶贫产品上市发布会在该县北麓湾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举办,发布了“崇水山田”系列的首批产品,并与合作者和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打通了崇义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转换通道,也给出了崇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优解。在这个过程中,崇义县以崇天然为主体企业,整合竹木、南酸枣、刺葡萄、高山茶、崇义水饺及梯田米、竹笋粉丝、蜂蜜、咸鸭蛋、菌菇等系列品牌,实行OEM(贴牌委托生产)和“1+N”双品牌并轨运行机制。以“崇水山田”区域品牌为龙头,构建起高山梯田大米系列、刺葡萄产品系列、野山茶油系列、阳明山泉系列等9大系列50余类产品,统一以“崇水山田”品牌整体形象推向市场。同时,推进开发旅游产品、节庆产品、定制礼包,特色产品“崇义五宝”“崇义十品”等系列的研发。“崇水山田”已逐渐成为崇义生态的代表、崇义旅游的旗帜、崇义康养的符号、崇义物产的IP。
在“崇水山田”品牌的带动下,崇义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三产融合受惠农民超过6万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6%,人均年增收近元,占增收额的95%。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也推动着服务业日趋活跃,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年崇义接待游客逾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5.2亿元。
聚力改革创新探索“崇义经验”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是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过程,更是生态思路和发展思路持续改革创新的过程。近年来,崇义县大胆创新思路,打好数据、制度、融资、政策、资源五张牌,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新的“崇义经验”。
一方面,探索实施现代化经营管理。按照“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崇义县投资3.5亿元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产业园,统筹“崇水山田”生态物产的经营管理。结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要求,加强农业生态技术推广应用,开发智慧农业管理ERP系统,确保生态产品品质;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创新“四保四分红”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土地租金、保贫困农户就业、保农产品订单收购、保生产发展风险等方式,获得生产托管超产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分红、果品存储增值分红、集体资产收益分红,实现生态富民。
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湿地资源运营体制机制。崇义县成立了全省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打造集湿地资源收储、湿地价值评估、湿地投融资、湿地占补平衡交易、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载体,充分利用县内现有7万余亩湿地,大力发展湿地经济。探索创新湿地生态修复、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以及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在保护湿地资源和景观的同时,有序推进湿地资源和景观价值转化,实现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叠加。
同时,崇义县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率先启动了全省绿色金融改革县域试点,创建全省首批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林权抵押担保贷款,设立0万元林权收储保证金,撬动合作银行不低于8倍的贷款,盘活万亩的林业“沉睡资产”,累计发放林权贷款15亿元;发放全省首笔湿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万元,率先制定县级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认定绿色项目26个,绿色企业23个;率先成立首家绿色专营支行,获绿色专项贷款3亿元,发放绿色贷款万元;率先设立“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全县1家绿色企业挂牌上市,9家绿色企业完成股改,6家绿色企业在标准层挂牌,24家绿色企业在展示层展示,企业股改完成数量和标准层挂牌数量列赣州市第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