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江南地区还有一座悬空村,屹立在悬崖之上已有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道家第一村”。那就是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上的月华村,也就是月华天街。
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遥相对应,因为山顶与云海齐平,因此叫齐云山,齐云山自唐朝以来是皖南道教名山,齐云山道教沿革属全真派,道教又称“福寿山”。这里是据说是张三丰羽化成仙的圣地。
海拔虽仅有米,但见山腰间云遮雾绕,仙气逼人。仙山深处,数间白墙黛瓦的小屋排成一排,时而掩映在青山绿林里,时而浮于云海间,若隐若现,宛若天上的街市。
山上很多这样的摩崖石刻,据说齐云山上现存碑碣处(块)。其中摩崖石刻处;最早的有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13处,分布在石桥岩附近;为数最多的为明代处。
齐云山上,最多的图案是八卦、葫芦和这种祥云,只要留心,山上到处可以看到这些石雕和石柱。
香炉峰,齐云山的标志。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站在香炉峰遥看对面的天街,期待传说中的紫气东来。
位于齐云山的月华村,是齐云山山顶的一个村庄,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蔚为壮观,极其漂亮。被称为“天街”,又称“月华天街”。上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终于看到月华天街的牌子了,这是山上一个自然村落,村里道士和村民杂居。
从村落的格局来看,因整个村落的道院和民宅散落在半圆形的半山腰间,巧妙的构成了一弯“新月”,于是道家人便给村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月华”街,喻意为吸取日月之精华。
街长约千米,街虽小,却古香古色,道教文化底蕴浑厚。道观、商铺、住宅林立左右。
月华天街常住居民仅28户,余人,在这条街上,道观与居民相邻,香火与炊烟互绕,道教修行与民俗生活相融,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是到徽州,登齐云山不可错过的地方。
月华村在古代曾经很繁华,宫观、道院、店铺鳞次栉比,香烟、炊烟缭绕,经声、喧声相闻,一派升平景象。千百年来,齐云山月华街村落的兴衰与齐云山道教紧紧联系在一起。
红色的建筑是太素宫,公元年,嘉靖皇帝来山求子,果获灵验。太素宫从此成为了皇家道场,同时,也得以跻身于中国“四大道教圣地”。
许愿桥,据说很灵,很多人在上面结着红绸带,上面写着各着心愿,春光里显得非常喜气。
在齐云山月华天街上,时常可见大雾弥漫,仿佛置身云海中的街市。整条街上分布着质朴的徽派建筑,远离尘世的纷扰。华灯初上,住进月华街上的客栈,别有一番仙家的意境。
黛瓦白墙、翘角金顶,均似入画彩墨,悬于山腰,远远看去,月华天街宛如一条天上街市。此情此景无不淋漓尽致展现出徽派建筑特有的风情,但就在这层层水墨皴染的黑白画作中,这抹金黄让人惊喜。
几百年来,它一直伫立在那里,看过往尘世,望云卷云舒,它是齐云山月华天街上的那棵百年银杏树。初冬时节,眼前是遍地金黄的银杏叶,耳畔传来阵阵玄音,梦幻中如俗如尘。
与这里峰峰入画的奇峰和岩岩有景的怪岩相比,银杏给了大家宁静和斑斓,来这里参加一年一度信道传度的人们,纷纷将这张银杏“名片”收入镜头中。
从繁杂的都市来到这寂静的齐云山,旅游朝圣也好,修心养性也罢,只要一走进这齐云山,从山脚仰望,定会被其凌虚之气所震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83.html